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健康 > 西部新闻 >
分享

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

夏秋之际,正是果实收获的季节。走进丹凤县商镇,绿水青山尽收眼底,田间各色水果缀满枝头,香味诱人。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采摘,村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去年以来,“千万工程”如同一股春风,吹遍了乡村的每一个角落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,商镇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
商镇鱼岭水寨

美丽乡村保定村

绿色生态 绘就乡村底色

沿着312国道行至商镇,巍巍商山矗立在丹江之南,汩汩丹江宛如一条丝带蜿蜒向东延伸。走进桃园社区,志愿者在街头小巷清理垃圾;在商镇社区,公益岗位工作人员和部分热心群众在开展环境整治……

“这两年,我们镇的变化非常大,尤其是环境,有了很大改观。”9月4日,说起商镇的变化,村民张学民喜笑颜开地说,“过去,农作物秸秆、垃圾随处可见。如今,垃圾专人清运,污水及时处理,街道干净卫生。”

近年来,商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,以“千万工程”经验为抓手,聚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通过实施环境保护、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,加大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宣传力度,空气更加清新,水质更加清澈,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,美好家园宜居宜业更宜游。

产业发展 激发乡村活力

近年来,商镇王塬村因地制宜,依托资源禀赋,大力发展阳光玫瑰、蓝宝石、夏黑、黄金蜜等品牌,利用“沉浸式”采摘吸引游客,促进产业融合发展,让葡萄产业成为农户增收的稳定来源。村上通过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,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,产品质量大幅度提升,成为远近闻名的水果村。

王塬村还积极调整产业结构,大力发展蟠桃、黄桃、油桃、草莓等特色水果种植,在让农户增收的同时,还提供工作岗位吸引人才回流,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
鱼岭村则把目光投向乡村旅游,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资源,打造了“苍龙古街”村落游览、鱼岭水寨农家乐体验、田园采摘等一系列特色旅游项目,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。据统计,去年鱼岭水寨接待游客4000人次,旅游收入50多万元,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。

文化振兴 传承乡村文脉

“文化广场建成以来,我的孙子天天嚷嚷着要来广场捉小鱼玩,都不沉迷玩手机了,总算让担心玩手机影响孩子视力的儿子儿媳安了心。”村民李建红说。

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。“千万工程”注重培育乡风文明,让乡村处处洋溢着文明和谐的新风尚。走进商镇商山四皓文化广场、王伯栋广场,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独特的乡村魅力。每天早上或傍晚,到广场上跳广场舞、休闲散步、打羽毛球的群众,络绎不绝。

保定村建起了文化礼堂、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,为村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。村里积极开展“最美家庭”“好媳妇”“好婆婆”等评选活动,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,引导村民崇德向善、见贤思齐。该村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,制定了村规民约,大力倡导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,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,树立了文明新风。

社会治理 构建和谐乡村

“现在大家的思想进步了,邻里矛盾也减少了,这日子是越过越有滋味!”谈起乡风变化,村民张存霞脸上喜气洋洋。

商邑社区是移民社区,群众来自全县各地,人员结构相对复杂。为此,社区建立了“一核多元”的治理体系,以党支部为核心,充分发挥居委会、居民代表大会、监委会等多元主体的作用。同时,积极推行“网格化管理、组团式服务”,将社区划分为9个片区,每个片区配一名网格员,负责收集社情民意、化解矛盾纠纷、服务村民等工作。通过这种方式,实现了乡村治理的精细化和全覆盖。

在桃园社区,村民们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,共同制定了村庄发展规划和村规民约。社区还成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,由德高望重的村民担任调解员,及时化解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。如今,桃园村的乡村治理井然有序,村民之间和谐相处,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。

生活富裕 奏响幸福乐章

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目标。“千万工程”让乡村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裕,奏响了乡村幸福的新乐章。

老君社区群众通过发展产业、外出务工等方式,不断增加收入。社区还建起了幼儿园、小学、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,为群众提供了优质的教育、医疗服务,群众过上了住有所居、学有所教、病有所医、老有所养的幸福生活。

铁庙村不断发展壮大酿酒产业,鼓励村民们积极参与,共享发展成果。此外,村里还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工作,帮助村民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水平。如今,铁庙村村民的生活富裕,幸福指数不断提升。

“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、更加务实的作风、更加创新的思维,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,深学活用‘千万工程’经验,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成为乡村振兴的推动者和见证者。我相信,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参与到商镇的乡村振兴事业中,共同为乡村的繁荣和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,就能让商镇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更加绚丽多彩。”商镇党委书记赵宏伟说。(通讯员 李 舟 王叶叶)

责任编辑:张伟